
6月30日,《深圳市光明区全域旅游规划》专家评审会,特意邀请了广深两地比较锐利的专家。由于规划的理想主义主题,引发专家们的讨论聚焦于:深圳的科技和金融高高在上,民众热衷于高节奏的商业交易,不知不觉间,城市性格日趋功利,城市生态日趋单调,社会问题也不断暴露。作为国家近四十年的宠儿,积累出一种傲慢与浮夸。曾经的改革者,已经成为老派的既得利益者,也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绊脚石。
被赋予“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使命,不单是经济示范,而要像两三百年来的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一样,对人类文明与社会生活产生积极思想影响。以高校为例,深圳近些年耻高气扬引进大学重聘人才,几乎没有引入文学、绘画、音乐、哲学、人类学等人文社科专业,几乎均应用性学科。“拿来主义”同样用于高薪挖人,用金钱作为诱饵,形成一个学术高地的幻象。这座被国家寄托深远世界理想的城市,似乎迷失了。
对深圳,人文需要深远的部署,要慢慢养用心养。
如此共同关心,源于对城市纯物欲无节制的忧虑。现将规划前言刊发,围绕理想主义,综述规划编制组一年多的思索打磨,怀念那个专家真讨论的评审会,也表达南斗的技术价值观。
下述为规划前言。
光明区作为2018年深圳新设立的行政区,其最大的政策红利是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要深刻认识到旅游业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起着拉动经济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塑造城市魅力的重要作用。全域旅游,是光明区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的嫁衣裳。
光明区在深圳旅游业格局中,并不在滨海发展主架构上,缺乏存在感。
因为没有存在感,被边缘化,所以必须提高知名度。要通过制造话题、塑造网红、推动舆论、龙头示范等方式,掀起一股光明区旅游业改革创新、全域旅游发展观全面推广的旋风,告诉深圳市民,光明是什么?
光明是一种理想主义。从尼采、泰戈尔、朱自清到汪峰,“光明”被赋予了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光明区可以“光明,追寻理想主义”作为城市主题,展开演绎。在公共交通、主题策展、景观营造、赛事节庆上赋予内涵,为光明区注入城市新基因。在高节奏的深圳,探索略带温情的人文导向型旅游目的地。
光明最具吸引力的,是深圳这座超级都市最大规模的基本农田。我们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留住光明历史的源头光明农场,并发展升华。要推进农田复耕,建设毛细血管路网和驿站系统,形成都市环抱的中央田园,并用片区一体化思维统筹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项目群。要推进都市功能渗透进田园,创新实践田园主题游乐区,探索田园办公区、田园商业游憩区。要推进田园美学进入都市建设,倡导田园城市发展观。久久为功,形成“田园里的科学城”这一充满画面感、舒适度的旅居城市。
科学,是光明在深圳的最大标签,要用旅游展示世界一流科学,用科学创想旅游体验,用科幻培育城市未来感。在工业旅游方面,要聚焦工业企业的科学要素展示,将工业观光线前置到工业园区开发之初。在传统旅游业态上,要通过“科创漫游”提升慢行街区、主题乐园的体验方式。同时,要通过风景化、社区型的慢行系统、文体设施、餐饮娱乐,用优质的在地休闲产品留住科学家。要扩大边界,从科学史、科幻文化等角度,丰富光明科学主题的公园、会展、公共艺术。
在科幻文化上,我们从光明的“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城市理想、深圳成立国内首个科幻公益创投基金、深圳获得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第三及南方科技大学成立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获得启发,提出从科学到科幻的跨界探索,先行探索科幻产业。引领文学、电影、剧场、展览的组织、生产,引领科学产业观光、城市建筑景观,塑造光明未来感。
城市更新,是这片城乡结合部颜值、气质、品质蜕变的必经之路。一座经典的休闲城市,几乎都有一条最具人气、最亮夜色的街区。我们想将公明墟捧成最大的角,将老字号、小剧场、本土菜、特产铺、文创店、咖啡馆、酒吧街聚集,营造成光明最火爆最好看最有故事的夜市,响应“烟火漫城”城市战略。此外,我们想带动几条村庄拥抱旅游,或温泉、或民宿、或足球、或田园,跨界融合,激发想象。
生态保育,除了要从生态伦理角度做好环境解说、研学教育外,我们要适度引导生态游憩化。推动光明湖环湖休闲系统建设,推动茅洲河的野草岸线成为光明运动、夜市、演出、展览的绝佳空间。
最近,我们要做什么,我们仍觉得要急着告诉深圳市民,光明到底是谁?
我们提出,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迅速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整合升级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开发公明墟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启动城市营销,围绕“光明,追寻理想主义”“拥抱城市荒野”“致敬科学家”“寻找旧城往事”“科幻光明”等主题开展系列行动。
而马上开始的三件事,一是从福田到光明的地铁六号线,以“光明列车”进行绘画、音乐、文学主题营造,二是将现有的光明国际短片节,植入主题,组织“光明理想主义短片节”,三是开展茅洲河“城市荒野”公共艺术展。
总觉得人文精神、生态伦理在萌芽或者复苏。在深圳,在光明,我们觉得,该沉思。

本文由南斗文旅编辑,如有意向合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