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时间:2019年9月
项目地点:安徽省宿州市
项目规模:450平方千米
项目背景:符离大道是宿州市长期谋划、为推动徐宿城市一体化而修建的城市快速道路,大道南接宿州埇桥区,北接徐州铜山区,沿线串联宿州核心旅游资源,包括淮北平原最重要的山水型风景区、宿州千年历史文化遗址等等,故符离大道亦是宿州市实现文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沿线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本规划开展时,正逢符离大道通车在即、沿途旅游景点开发潜力被激发的时间节点,同时,符离大道也面临着旅游基础薄弱、历史欠债严重、重点项目落地困难的困境,历史与未来碰撞,机遇和挑战并存。
项目困难点:
一是要把握大尺度规划范围下的空间统筹与重点项目的强化。符离大道埇桥区段全长约46.8公里,涉及区域包括宿州市一区三镇约四百余平方公里范围。符离大道沿线串联符离古镇、西山花海、五柳风景名胜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闵子骞祠等重要旅游资源,从空间上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廊道与重要建设项目。
二是协调区域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项目建设的操作性,做到宏观统筹,抓手明晰。从规划尺度上《规划》属于区域型战略发展规划,符离大道不仅是城市快速路,更是推动徐宿城市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需高站位,要紧扣旅游而又要放眼与徐宿淮城市群发展关系的梳理,同时筛选出一批具有引擎驱动力的重点抓手。
三是要考虑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在规划中的兼容性,做到景乡并重,文旅互融。符离大道承担着沿线乡村扶贫振兴、文化振兴的职责,规划需结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重要战略,既要详细规划景区项目,又要结合景村一体,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项目主要思路:
(1)功能路径:构建旅游驱动型经济廊道。推动符离大道由市政公路-景观公路-旅游黄金走廊-新兴经济廊道的迭代升级,以旅游公路建设探索旅游导向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通过南北新城、中部乡居,粘合徐宿中心城区。
(2)业态路径:营造沉浸式泛主题公园。推动沿线乡镇村庄生活设施主题化、人居环境旅游化。采用主题公园的方法论,对沿线的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项目、乡村城镇风貌,进行主题营造。强化身份代入、参与式体验。
(3)运营路径:构建市场蓬勃的驱动模型。探索市政投资国企到区域旅游运营商的角色转变。一是通过探索乡村集体参与旅游开发,二是通过埇桥区旅投集团资产控制,以控制核心物业撬动社会小微型企业参与符离大道旅游经营。
(4)空间路径:构建“点-线-面”联动空间结构。《规划》提出通过一条生态廊道、两大迎宾门户、三大旅游环、四大重点景区(符离古镇、西山户外运动营地、五柳风景名胜区、中华孝文化园)、五大公共服务配套系统(集散中心、服务区、服务营地、驿站、观景台),形成明晰的战略框架与具体抓手空间体系。
(5)文旅路径:设计市场化的文化主题IP。规划认为市场化的文旅融合方具备内生力,故提取白居易、马皇后、闵子骞三大文化名人为主角,设计动漫版符离大道旅游形象大使,并将其运用于符离大道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推动宿州千年历史主题化、形象化与市场化。
(6)乡村路径:以一村一品打造重点旅游村。规划组前期对符离大道沿线村庄进行了全面摸查,筛选了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产业依托型、服务依托型四类乡村,并且对近期建设意义大,示范性强的乡村进行了旅游提升规划与景观提升规划。
项目亮点:
《规划》属于十年战略规划,为避免规划有战略无落地,项目组从构建旅游驱动力、以公共配套撬动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一批由政府主导、“选址明确、用地明确、规模明确、功能明确、投资明确”的公共服务配套工程。
集散中心、服务区、服务营地、驿站、观景台、视觉识别系统是符离大道旅游产业发展前期的重要“驱动”。由政府财政资金主导建设,交予国有企业负责运营,通过“筑巢引凤”工程来驱动沿线重要景区的招商,驱动符离大道旅游产业体系从零到一的关键突破。
设计图件:

空间结构 | 制图 途里人
公共服务配套布局 | 制图 途里人
清水湾营地节点设计 | 制图 途里人
秦山广场效果图 | 制图 途里人
视觉设计 | 制图 途里人
视觉设计 | 制图 途里人
(本文为广州途里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