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城潮州:从精神自然地标到潮州文化起源
潮州因凤凰山得名,别称凤城,最晚始于南宋时期,宋代祝穆曾在《方舆胜览》卷三十六[潮州·事要]说:“郡名:潮阳、古瀛、凤城(以凤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旧属于金氏)、鳄渚(以鳄鱼名)。”凤凰,向来有“瑞祥、如意”的象征,凤凰山对于潮州而言,不仅是有“潮汕屋脊”之称的第一高峰,更是潮州人心中的精神圣山。
6月23-25日,项目组也因此次凤湖村规划项目汇报座谈的契机,从山上到山下,从位于凤凰山东南翼的凤湖村来到潮州古城参观游览,紧张工作之余,颇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闲心境。
潮州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最早在距今8000年就已经有人类活动迹象,而潮州古城作为过去的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体现了潮州文化的本土文化积淀、与中原文化的文化交融、现代文化更迭,而我们现在看来,仍然能从牌坊街、大夫第、祠堂、非遗等文化资源窥探到在历代更迭中,潮州文化的观念、习俗、工艺的传承演变,因此与潮汕地区其他街区相比,潮州古城也更儒雅、古朴。
图丨《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潮州城,现今潮州古城核心区仍然基本保持宋代街区格局

图丨具有地标性意义的潮州广济桥,始建于商贸流通繁荣的南宋时期,现在成为潮州夜游必去之地

业态更新:非遗资源利用产业化特征突出
潮州古城的文化肌理不仅体现在空间格局上,更在软性的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传承上。牌坊街位于潮州古城的中轴线,沿着牌坊街从南往北走,不仅可以看到餐饮、住宿、文创等商业业态繁荣,更是集聚了数十家的非遗展馆,部分非遗展馆已经进入了从非遗文化展示、工业产品售卖、非遗体验项目等相对完整的产业化利用阶段,而这种产业化特征突出,也正是因为潮州本土文化历史传承迭代较为完整,有人的传承才是活着的传承。同时,潮州古城也通过公共环境的营造,集中体现了过去非遗工艺的制作场景。

图丨沿街的非遗场景雕塑,约有8组各类非遗工艺制作场景
我们也被位于牌坊街主街转弯处的佛手果文化馆吸引,文化馆不仅将佛手果转化成可食用、可药用的手信产品,还通过将佛手果做成饮品进行售卖,吸引年轻客群,展示空间从佛手果的手信售卖、文化展示到文化项目体验。一层主要是手信展卖区域,二层是佛手果文化馆,全面展示了佛手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三层结合功夫茶等体验项目进行升级。


民宿集群:疫情之下自救营生
多元化的潮州民宿成为潮州古城旅游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古城内民宿约有200家民宿和精品酒店,整体客房量可达2000个,有传统潮汕民居改造型、南洋风情网红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等。项目组在潮州古城停留了三天两夜,第一天居住在由传统潮汕民居改造而成的慢居客栈,第二天居住在邻近牌坊街的大街小院客栈,巧合的是,在与客栈老板喝茶聊天的间隙中得知这两家客栈是同一个老板,老板旗下共有三家客栈,除了慢居客栈、大街小院客栈之外,高颜值、具有网红打卡效应的木棉公馆也是老板旗下的。通过老板的分享得知,疫情直接影响了客流量,因此相比从前自带流量的经营方式,后疫情时代更加需要考虑民宿品牌推广模式,具体到与民宿品牌相吻合的增量服务,例如慢居客栈正在考虑通过体验活动引入让处于快节奏社会中的游客放下手机,进行1-2小时的体验活动,重回“慢居”生活。
相比疫情之前,后疫情时代的文旅企业更加需要通过营销推广、活动导入、个性定制等方式吸引客流,也是疫情之下自救营生的迫切手段。

图丨左为大街小院客栈,邻近牌坊街主街,通过狭长小巷进入客栈庭院;右为慢居客栈,由潮汕传统民居改造而成,庭院方正开阔,环境营造上处处体现“慢居”

古城活化:在地生活方式的挖掘
潮州古城吸引人的不仅是古朴的文化资源、繁荣的商业业态,更多的是与潮州在地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系列产品,一方面古城是街巷空间尺度适宜,步行空间舒适,精致民宿、潮州私房菜馆、功夫茶馆等商业空间夹杂在各式民居之中,潮州文化的“精致”之处也就显现出来,组成了仍然有生活气息的日常社区。
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潮州古城体验潮乐、潮剧、潮州木雕等文化产品,感受具有潮州特色、人文特色传统的生活习俗和民俗风情。
图丨潮州古城街巷,步行空间舒适

图丨潮州茶馆与猫的结合,形成了慢节奏的古朴小城

图丨功夫茶具还保留原来推车售卖的方式,各式各样的功夫茶具看出潮州文化的“精致”

食在潮州丨潮州旅游最强驱动力
大多数游客来潮汕地区旅游的最大吸引力应该就是“吃”了。食在潮州,不仅意味着好吃,更多的是具有市井烟火气的“吃得自在”。

图丨临街推车售卖的草粿,满满的童年回忆

图丨来到潮州,不可错过各式各样的“粿”

图丨油甘汁成为潮州古城新兴网红,甚至有省内外邮寄服务
潮州古城的魅力在穿街走巷的旅途中、在茶余饭后的静坐里、在市井烟火的日常中,来潮州古城,体验一场生活方式型旅行。

本文由南斗文旅编辑,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意向合作请与我们联系